成语·广告

时间:2021-12-15 19:52:57 小学议论文

'

若是外国华侨读了这个题目,绝对不会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是国人那就早已无人称奇,因为成语嫁给了广告!

国内是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走在街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牌、宣传单、招牌上已悄悄用上了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称誉。移花接木,“篡改”蕴含精深,凝聚古人智慧的成语,却毫不汗颜。当然,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我们中小学生。

北京举行过这样一个测试。让一群中小学生写出30个容易跟广告词而混淆的成语。测试的结果令人吃惊,竟没有一个完全正确!有什么“咳”不容缓,什么“骑”乐无穷,什么以“网”情深,什么随心所“浴”。商家俨然不知道,自己已给五千年灿烂绘画抹了黑。如此这般偷梁换柱,而中小学生又对此记忆传播,可该怎么办?

有人认为:这样移花接木似乎没什么不可以,皆有了成语的“知名度”,对此进行“加工”,既广而告之,又方便极易,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这种说法其实不然,广告贵在新意,追求的是新时代语言、文化的特色。可是对中国成语进行侮辱,并自认为高明,中国丰富的语言就会葬送在无聊的广告之中了。

广告家们,商家们,你们氲皆谡庋挠贸捎锘岵裁囱?

重后果吗?将来,昔日错度成语的中小学生已成为新世纪工作的人们,但错误的成语也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医生错用成语,导致兵员伤亡;消防队员错用成语,轻则出丑,重则血的教训;市长错用成语,可能会使农民年年颗粒无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但是,还在继续篡改成语的人,你们在干什么?

想到这些后果却无动于衷,是一个人道德、素质问题的根本。

文化集成传播的第一层要义,首先是准确。与其让成语嫁给广告,被盖的缺胳膊断腿又无处诉苦,不如现在开始改用正确、健康的广告语。别把用在战争上的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用在了广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