𨇙

𨇙
拼音 [guì] 注音ㄍㄨㄟˋ
总笔画22画
简体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 22画
繁体部首足部
五笔KHTH 仓颉RMHON
郑码JIAL
结构左右
统一码281D9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ノ丨フ丨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𨇙字UNICODE编码U+281D9,10进制: 164313,UTF-32: 000281D9,UTF-8: F0 A8 87 99。

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𨇙

𨇙【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𠀤音劌。《爾雅》云:𨇙洩,苦棗。亦作蹶。○按今《爾雅·釋木》作蹶。疏:蹶洩者,苦味之棗名也。

《類篇》僵也。一曰跳也。○按音義𠀤與蹶同。

说文解字

蹶【卷二】【足部】

僵也。从足厥聲。一曰跳也。亦讀若橜。𨇮,蹶或从闕。居月切

说文解字注

(蹶)僵也。僵、僨也。方言。跌、蹷也。左傳。是謂蹷其本。从足。厥聲。居月切。十五部。一曰跳也。孟子。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讀亦若橜。亦者、謂讀若厥矣又讀若橜也。橜瞿月切。

𨇮)蹷或从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