𧍣

𧍣
拼音 [chài] 注音ㄔㄞˋ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虫部
五笔ALJU 仓颉TWLI
郑码EKI
结构上下
统一码27363
笔顺一丨一丨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𧍣chài(ㄔㄞˋ)

⒈  同“蠆”。

统一码

𧍣字UNICODE编码U+27363,10进制: 160611,UTF-32: 00027363,UTF-8: F0 A7 8D A3。

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𧍣

𧍣【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篇海》同蠆。

说文解字

𧍣【卷十三】【虫部】

毒蟲也。象形。䘍,蠆或从䖵。丑芥切〖注〗或作𧔱𧕧

说文解字注

𧍣)毒蟲也。左傳曰。蠭蠆有毒。詩曰。卷髮如蠆。通俗文曰。蠆長尾謂之蠍。蠍毒傷人曰䖧。䖧張列反。或作蜇。旦聲。非且聲也。象形。按不曰从虫象形而但曰象形者、虫篆有尾。象其尾也。蠍之毒在尾。詩箋云。蠆、螫蟲也。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上曲卷然。其字上本不从萬。以苗象其身首之形。俗作萬。非。且與牡蠇字混。丑芥切。按字林他割反。玄應書他達切。皆舊音也。十五部。

𧓵𧍣或从䖵。蠍尾有單鉤者。有雙鉤者。故或从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