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

词典名字:

鹡鸰

词典发音:

jí líng

注音:

ㄐㄧˊ ㄌㄧㄥˊ

成语繁体:

鶺鴒

词典解释

鹡鴒[ jí líng ]

⒈  鹡鴒科的鸟之任一种,与鹨有亲缘关系,体型纤细,尾特别长,习惯性地上下抖动。

wagtail;

引证解释

⒈  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磯头,对对鶺鴒,倦宿在败荷汀畔。”

⒉  后以“鶺鴒”比喻兄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岂无鶺鴒,固慎名器。”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冏冏抱明璉,飞飞联鶺鴒。”
宋 叶适 《送巩仲同》诗:“天催鶺鴒玉楼去,漱流不并龙洲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不为雁序而作鶺鴒,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

网络百科

鹡鸰 (鹡鸰属鸟类)

  • 鹡鸰,俗称张飞鸟,多数为鹡鸰属。鸟纲鹡鸰科鹡鸰属各种候鸟的通称。古代 每与“雝”、“渠”混称。我国常见种有白鹡鸰。还有灰鹡鸰、黄鹡鸰(分为东黄鹡鸰、西黄鹡鸰)、黄头鹡鸰。体长 170~180毫米;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因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故又称“点水雀”。体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组成,如白鹡鸰;或由黑、黄、白、灰、绿色组成,如黄鹡鸰、黄头鹡鸰、灰鹡鸰等。栖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区、河谷、池畔等各类生境中。鹡鸰为地栖鸟类,生活于沼泽、池塘、水库、溪流、水田等处。山鹡鸰则独成一属为山鹡鸰属。被列入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
  • 鹡鸰 (汉语词语)

  • 鹡鸰是汉语词语,意思是.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
  • 近音词、同音词
  • jī líng机灵
  • jī lǐng赍领
  • jī líng机伶
  • jí lìng即令
  • jí líng鹡鸰
  • jī líng畸零
  • jǐ líng脊鸰
  • jī líng奇零
  • jī líng躋陵
  • jǐ lìng脊令
  • jī líng笄龄
  • jì líng寄灵
  • jí líng疾伶
  • jì líng寄靈
  • jí líng鶺鴒
  • jí líng集靈
  • jī líng笄齡
  • jì líng祭灵
  • jí líng集灵
  • jī líng跻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