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天鼓

词典名字:

鸣天鼓

词典发音:

míng tiān gǔ

注音:

ㄇㄧㄥˊ ㄊㄧㄢ ㄍㄨˇ

成语繁体:

鳴天鼓

词典解释

鸣天鼓[ míng tiān gǔ ]

⒈  道教养身所用的一种扣齿法。

引证解释

⒈  道教养身所用的一种扣齿法。参见“天鼓”。

李白玉真仙人词》:“玉真 之仙人,时往 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飇欻腾双龙。”
王琦 注:“《云笈七籤》:《九真高上宝书神明经》曰:扣齿之法,左相扣名曰打天鐘,右相扣名曰槌天磬,中央上下相扣名曰鸣天鼓……以正中四齿相扣,闭口缓颊,使声虚而深响也。”

网络百科

鸣天鼓

  •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 近音词、同音词
  • míng tiān gǔ鸣天鼓
  • míng tiān gǔ鳴天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