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

词典名字:

节度使

词典发音:

jié dù shǐ

注音:

ㄐㄧㄝ ˊ ㄉㄨˋ ㄕˇ

成语繁体:

節度使

词典解释

节度使[ jié dù shǐ ]

⒈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governor of one or more provinces in charge of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Ta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 初沿 北周 及 隋 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唐 睿宗 景云 二年, 贺拔延嗣 为 凉州 都督,充 河西 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其初,仅于边地有之, 安 史 之乱后遍设于国内。一节度使统管一道或数州,总揽军、民、财政。 宋 以节度使为虚衔, 辽 金 沿置, 元 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其后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
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绍兴 年间,行在有个 关 西 延安府 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
亦省称“节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宣和 中復 幽州,乃建为 永清军 节度,以命 郭药师。”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唐 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故节度常兼观察处置等使。 崔珙 为 凤翔 陇州 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网络百科

节度使

  •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 近音词、同音词
  • jié dù shǐ节度使
  • jié dù shǐ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