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

词典名字:

舍利

词典发音:

shè lì

注音:

ㄕㄜˋ ㄌㄧˋ

词典解释

舍利[ shè lì ]

⒈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梵sarīra; Buddhist relics;

引证解释

⒈  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 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

《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 胡 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
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 明 宋濂 《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 辩才塔 南,遵像法也。”
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 圆泽 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

⒉  契丹 管军头目。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 契丹 舍利 萴刺 与惕隐皆为 赵德钧 所擒。”
胡三省 注:“舍利、惕隐,皆 契丹 管军头目之称。”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 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 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 山后 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

近音词、同音词
  • shè lì涉历
  • shè lì懾栗
  • shē lì猞猁
  • shè lì设立
  • shè lì射利
  • shè lǐ射礼
  • shē lì奢丽
  • shè lǐ摄理
  • shè lì社栎
  • shè lì涉歷
  • shè lǐ射禮
  • shè lì攝力
  • shè lì设利
  • shè lǐ设醴
  • shè lì舍利
  • shè lí舍离
  • shē lì奢麗
  • shè lì慴慄
  • shé lí闍梨
  • shè lì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