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鼓

词典名字:

腊鼓

词典发音:

là gǔ

注音:

ㄌㄚˋ ㄍㄨˇ

成语繁体:

臘鼓

词典解释

腊鼓[ là gǔ ]

⒈  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⒉  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 汉 高诱 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竝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⒉  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唐 韩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诗:“寒塘敛暮雪,腊鼓迎春早。”
宁调元 《海上次韵答天梅》:“残雪未消成腊鼓,新元弹指过 黄龙。”

网络百科

腊鼓

  • 腊鼓,因于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敲奏,故称。在民间有两种形制,南北朝时,多为细腰型鼓。此风俗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至宋代,腊鼓也成为乞钱者用鼓。
  • 近音词、同音词
  • là gǔ腊鼓
  • là gǔ臘鼓
  • là gǔ剌骨
  • là gū蝲蛄
  • là gū蝲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