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

词典名字:

糜子

词典发音:

méi zǐ

注音:

ㄇㄟˊ ㄗˇ

词典解释

糜子[ méi zi ]

⒈  穄子,一种不粘的黍。

broom corn millet;

引证解释

⒈  穄子。黍之不黏者。

清 厉荃 《事物名录·蔬穀·黍》:“黍有二种:黏者为秫,可以酿酒;不黏者黍。今 关 西总谓之糜子,黏者曰黏糜子,不黏者为饭糜子。”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一部四:“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 自小就爱庄稼汉。”
周立波 《牛》:“﹝ 张启南 ﹞有两个女娃娃……还有一个六岁的,是他在过去的饥饿日子,用一斗,也许是两斗糜子,和人家交换得来的。”

网络百科

糜子

  • 糜子,[méi zǐ],原名:稷、黍拉丁文名Panicum miliaceum L. 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第二禾谷类作物。全株由根、茎、叶、花序、颖果(种子)等几部分构成。糜子籽实叫黍,淡黄色;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称黄米,为黄色小圆颗粒,直径大于粟米(即北方俗称的黄米);黍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黍的籽粒有非糯性与糯性之分,黍为非糯质,不黏,一般供食用。糯性黍为糯质,性黏,磨米去皮后称作大黄米或软黄米,用途广泛,可磨面作糕点,古代也广泛用于酿酒。”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积约550~600万hm2。
  • 近音词、同音词
  • mèi zǐ妹子
  • méi zǐ糜子
  • méi zǐ梅子
  • mèi zǐ媚子
  • méi zǐ枚子
  • méi zǐ眉子
  • méi zì沒字
  • méi zǐ媒子
  • méi zì没字
  • méi zǐ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