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鼓

词典名字:

禁鼓

词典发音:

jìn gǔ

注音:

ㄐㄧㄣˋ ㄍㄨˇ

词典解释

禁鼓[ jìn gǔ ]

⒈  设置在宫城谯楼报时的鼓。

引证解释

⒈  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水浒传》第五六回:“早听得譙楼禁鼓,却转初更。”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权德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復 长安 旧制。”

网络百科

禁鼓

  • 宵禁的击打的鼓。“宵”,夜晚、晚上。“禁”,禁止。
  • 原来古代所有驻有官府机构的城市在晚上都是要实行宵禁的。这是历代法律的严格规定。唐朝的法律就规定有“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 明清的法律把这一条改为“夜禁”。规定更加明确,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 为了实施宵禁,每个驻有官府的城市一到晚上,就要锁上城门,禁止出入城市。城门的钥匙也要交到地方官的内衙,到了清代就必须要交给地方驻军长官收执,即使是城里的最高级文官晚上有紧急公务要出城,也要向驻军长官申领钥匙。同时在大街交叉路口上也要拦起栅栏,栅栏开有门,门口有关卡,设有类似于现代岗亭的“卡房”,由官府的衙役看守,不准通行。
  • 近音词、同音词
  • jǐn gù紧固
  • jìn gù禁锢
  • jìn gǔ近古
  • jīn gǔ金骨
  • jìn gù靳故
  • jīn gù矜顾
  • jīn gǔ今古
  • jīn gū金箍
  • jìn gǔ进股
  • jìn gǔ晋鼓
  • jīn gǔ金穀
  • jīn gǔ金谷
  • jìn gǔ禁鼓
  • jìn gǔ烬骨
  • jīn gù矜顧
  • jīn gǔ筋骨
  • jìn gù近故
  • jìn gǔ燼骨
  • jìn gù靳固
  • jīn gǔ金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