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喝乐

词典名字:

磨喝乐

词典发音:

mó hē lè

注音:

ㄇㄛˊ ㄏㄜ ㄌㄜˋ

成语繁体:

磨喝樂

词典解释

磨喝乐[ mó hē lè ]

⒈  亦作“磨合罗”。

⒉  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唐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后成为儿童玩具。

⒊  比喻喜爱的人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磨合罗”。

⒉  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睺罗神。 唐 宋 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 唐 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后成为儿童玩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於庭,谓之‘七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綫,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自注:“磨喝乐,本佛经‘摩睺罗’,今通俗而书之。”
元 刘致 《红绣鞋·有名娃娃者戏赠》曲:“只是将箇磨合罗儿迤逗着耍。”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京师旧俗,七月七日,街上卖磨喝乐。”

⒊  比喻喜爱的人物。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和哥哥外名, 燕燕 也记得真,唤做磨合罗小舍人。”

网络百科

磨喝乐

  •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 近音词、同音词
  • mó hē lè磨喝樂
  • mó hē lè磨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