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

词典名字:

瓮城

词典发音:

wèng chéng

注音:

ㄨㄥˋ ㄔㄥˊ

成语繁体:

甕城

词典解释

瓮城[ wèng chéng ]

⒈  大城外的小城,用来加强防御。

small town outside the city gate; enclosure for defence outside a cityga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瓮城”。

⒉  城门外的小月城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
《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鄆 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 珍 军皆死瓮城中。”
《元史·顺帝纪八》:“詔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弔桥。”
《花月痕》第三回:“﹝ 痴珠 ﹞转瞬车到东门,刚进瓮城,忽见从城内来了一车。”

⒊  即 铁瓮城江苏 镇江 子城的别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词:“瓮城 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
清 王曜升 《登北固山》诗:“雄峰高枕 瓮城 斜,有客登临送晚霞。”

网络百科

瓮城

  • 瓮城(wèngchéng),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 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 由于受工业发展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拆城运动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古代城垣以各种理由遭到了毁灭性拆除,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是南京明城墙的内城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其规模仅次于被拆除的通济门瓮城。
  • 近音词、同音词
  • wèng chéng瓮城
  • wèng chéng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