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

词典名字:

比干

词典发音:

bǐ gàn

注音:

ㄅㄧˇ ㄍㄢˋ

词典解释

比干[ bǐ gàn ]

⒈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Bigan;

引证解释

⒈  商 纣王 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 纣王,被剖心而死。

《庄子·人间世》:“昔者 桀 杀 关龙逢,紂 杀王子 比干。”
成玄英 疏:“比干,殷紂 之庶叔,忠諫而被割心。”
《史记·殷本纪》:“紂 愈淫乱不止。 微子 数諫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 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强諫 紂。紂 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 比干,观其心。”

网络百科

比干 (商末周初历史人物)

  • 比干(gàn),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卫辉)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
  •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4岁。
  • 近音词、同音词
  • bǐ gàn比干
  • bǐ gǎn筆杆
  • bì gǎn蔽扞
  • bī gǎn逼趕
  • bī gǎn逼赶
  • bǐ gǎn笔杆
  • bǐ gǎn筆桿
  • bǐ gàn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