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

词典名字:

松萝

词典发音:

sōng luó

注音:

ㄙㄨㄙ ㄌㄨㄛˊ

成语繁体:

松蘿

词典解释

松萝[ sōng luó ]

⒈  亦作“松罗”。

⒉  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的树的树皮上,少数生于石上。可入药,有祛寒退热的作用。

⒊  借指山林。

⒋  茶名。因产于安徽省歙县松萝山,故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松罗”。

⒉  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的树的树皮上,少数生于石上。可入药,有祛寒退热的作用。

《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於松上” 毛 传:“女萝、兔丝,松萝也。”
唐 黄滔 《敷水卢校书》诗:“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松萝》:“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

⒊  借指山林。

王维 《别辋川别业》诗:“依迟动车马,惆悵出松罗。”
孟郊擢第东归书怀》诗:“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古人有三聘而起松萝者,迫实用也。”

⒋  茶名。因产于 安徽省 歙县 松萝山,故名。

明 许次纾 《茶疏·产茶》:“若 歙 之松罗, 吴 之虎邱, 钱唐 之龙井,香气穰郁,并可雁行。”

网络百科

松萝

  • 松萝(学名:Usnea diffracta Vain.)又名:女萝、松落、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松毛、海风藤、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过山龙等,属地衣门,松萝科植物,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成悬垂条丝状。 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
  • 松萝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作用,所以含的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有清肝,化痰,止血,解毒之用。
  • 近音词、同音词
  • sōng luò松落
  • sōng luó松萝
  • sōng luò嵩洛
  • sōng luó松羅
  • sōng luò鬆落
  • sōng luó松罗
  • sòng luò送落
  • sōng luó松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