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词典名字:

杂感

词典发音:

zá gǎn

注音:

ㄗㄚˊ ㄍㄢˇ

成语繁体:

雜感

词典解释

杂感[ zá gǎn ]

⒈  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各种零散感受。

random thoughts;

⒉  抒发零散感受的文字。

a type of literature recording thoughts;

引证解释

⒈  零星的感想。

鲁迅 《<而已集>题辞》:“这半年我又看见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⒉  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

鲁迅 《<华盖集>题记》:“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 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网络百科

杂感 (清代黄景仁诗作)

  • 《杂感》是清朝诗人黄景仁所著的七言律诗。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反语的手法突出诗人愤愤不平的心情。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 杂感 (汉语词语)

  • “杂感”作为汉语词汇是指各种零散的感受,名词。文学家鲁迅把自己的一些散文通称为“杂感”,则近似于文体名。近代黄遵宪、张际亮作为诗歌作品题名,《杂感》就成为了具体的诗歌作品名。
  • 近音词、同音词
  • zá gǎn杂感
  • zá gǎn雜稈
  • zá gǎn杂秆
  • zá gǎn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