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冕

词典名字:

旒冕

词典发音:

liú miǎn

注音:

ㄌㄧㄨˊ ㄇㄧㄢˇ

词典解释

旒冕[ liú miǎn ]

⒈  即冕旒

⒉  谓戴冕旒。

⒊  借称帝王。

引证解释

⒈  即冕旒。

黄遵宪西乡星歌》:“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

⒉  谓戴冕旒。参见“冕旒”。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更生佛》:“吏引入殿下,王者旒冕坐其上。”

⒊  借称帝王。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鬯齐云终,折旋告罄。穆穆旒冕,藴诚毕敬。”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隋太庙歌》:“饗礼具,利事成。佇旒冕,肃簪缨。”
宋 王禹偁 《拟留侯四皓书》:“良 愿先生……俯降殿庭,辱对旒冕,定下之惑,决君之疑。”

网络百科

旒冕

  •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 近音词、同音词
  • liú miǎn流眄
  • liǔ mián柳綿
  • liǔ mián柳绵
  • liú miǎn旒冕
  • liǔ mián柳緜
  • liú miǎn流沔
  • liǔ mián柳棉
  • liú miǎn流湎
  • liù miǎn六冕
  • liǔ miǎn柳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