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

词典名字:

方岳

词典发音:

fāng yuè

注音:

ㄈㄤ ㄩㄝˋ

词典解释

方岳[ fāng yuè ]

⒈  亦作“方岳”。

⒉  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一指衡山)、北岳恒山。

⒊  指州郡。

⒋  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引证解释

⒈  见“方岳”。亦作“方岳”。

⒉  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孔 传:“覲四方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
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颖达 疏:“《释山》云: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晋 杜预 注:“东岳 岱,西岳 华,南岳 衡,北岳 恒。”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而五载一巡狩,朝诸侯於方岳之下。”

⒊  指州郡。

《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宠 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勋方岳。及镇 淮南,吴 人惮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叶适 《风雩堂记》:“今公久於侍从,劳於方岳,退而休之,无所復羡。”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王者兼覆九州,内抚畿甸,外察方岳。”

⒋  传说 尧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 殷仲堪 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罢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为方岳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诗:“同榜衣冠照乡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网络百科

方岳 (南宋祁门诗人)

  •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字元善,号秋崖,又号菊田。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一说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有《深雪偶谈》。全宋诗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有《秋崖集》。
  • 方岳 (词语“方岳”)

  • 方岳是汉语词汇,拼音fāng yuè,出自《书·周官》。
  • 近音词、同音词
  • fāng yuè方岳
  • fàng yuè放越
  • fāng yuè方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