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

词典名字:

扛鼎

词典发音:

gāng dǐng

注音:

ㄍㄤ ㄉㄧㄥˇ

词典解释

扛鼎[ gāng dǐng ]

⒈  举鼎。比喻攘夺国家政权。《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引证解释

⒈  举鼎。

《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⒉  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晋书·明帝纪论》:“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⒊  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⒋  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网络百科

扛鼎

  • 扛鼎,中国古代的举重活动。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
  • 近音词、同音词
  • gāng dǐng扛鼎
  • gāng dìng钢锭
  • gāng dìng鋼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