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体字

词典名字:

俗体字

词典发音:

sú tǐ zì

注音:

ㄙㄨˊ ㄊㄧˇ ㄗˋ

成语繁体:

俗體字

词典解释

俗体字[ sú tǐ zì ]

⒈  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如“”(果)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引证解释

网络百科

俗体字

  • 俗体字,又称俗字。指的是古今以来通俗流行,而字形在当时来说并不符合规范的汉字,可以把它看作异体字的一种。比如:“菓”是“果”的俗体字,“吃”是“喫”的俗体字。
  • 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因此描绘物体的精细程度各不相同,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简繁之分。由于汉字是由偏旁、声旁与记号所组成,偏旁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声旁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 俗字与正字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当这个俗字较之正字笔画更少,使用的频率更高时,就代表着它已经被民众广泛接受,这时官方就可用行政手段以俗字取代正字的地位,比如:“儞”被“你”所取代,“灋”被“法”所取代。因此,中国大陆现行的简体字与港澳台现行的繁体字都掺杂了不少的俗体字与异体字。
  • 近音词、同音词
  • sú tǐ zì俗体字
  • sú tǐ zì俗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