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词典名字:

中和

词典发音:

zhōng hé

注音:

ㄓㄨㄥ ㄏㄜˊ

词典解释

中和[ zhōng hé ]

⒈  使中和。

用酸中和碱。

neutralize;

⒉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酸碱中和。

neutralization;

引证解释

⒈  同“中和”。

《汉书·叙传上》:“欥中龢为庶几兮, 颜 与 冉 又不得。”
颜师古 注:“龢,古和字也。”
明 宋濂 《瑶芳楼记》:“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慾之邪,宣以中龢之正。”
1. 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东观汉记·张纯传》:“谦俭节约,闺门中和。”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
清 赵翼 《安宁州汤池》诗:“性真抱中和,元气葆温燠。”

⒉  中正平和。

《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杨倞 注:“中和谓宽猛得中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闻其声音,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的人。”

⒊  道教语。指元气。

《太平经·和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四:“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⒋  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网络百科

中和 (汉语词汇)

  • 中和,汉语词汇。
  • 拼音:zhōng hé
  • 释义:1.使中和 。2.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3、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
  • 近音词、同音词
  • zhōng hé中和
  • zhōng hé中合
  • zhòng hè重荷
  • zhòng hé众和
  • zhòng hé衆和
  • zhòng hé重禾
  • zhòng hé衆合
  • zhōng hè中贺
  • zhǒng hè踵賀
  • zhōng hé中河
  • zhǒng hè踵贺
  • zhòng hé众合
  • zhòng hé眾和
  • zhòng hé眾合
  • zhōng hè中賀
  • zhōng hé中龢
  • zhōng hé忠和
  • zhòng hé重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