𧘑

𧘑
拼音 [zhuó] [bào] 注音ㄓㄨㄛˊ ㄅㄠˋ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衣部
五笔PUQY 仓颉LPI
郑码WTRS
结构左右
统一码27611
笔顺丶フ丨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𧘑字UNICODE编码U+27611,10进制: 161297,UTF-32: 00027611,UTF-8: F0 A7 98 91。

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𧘑

𧘑【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𠀤音灼。《玉篇》襌衣。《揚子·方言》𧘑檀謂之褌。《郭註》今又呼爲涼衣也。

《篇海》都歷切,音的。義同。

《類篇》皮敎切,音皰。衣襟。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𧘑

𧘑【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𠀤音灼。《玉篇》襌衣。《揚子·方言》𧘑檀謂之褌。《郭註》今又呼爲涼衣也。

《篇海》都歷切,音的。義同。

《類篇》皮敎切,音皰。衣襟。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