𧑘

𧑘
拼音 [dàng] 注音ㄉㄤˋ
总笔画18画
简体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IJGJ 仓颉EHLMI
郑码VKOI
结构上下
统一码27458
笔顺丶丶一丨フ一一一ノフノノ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𧑘字UNICODE编码U+27458,10进制: 160856,UTF-32: 00027458,UTF-8: F0 A7 91 98。

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𧑘

𧑘【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待朗切,音蕩。與𢡂同。《博雅》𧑘慂,動也。

说文解字

盪【卷五】【皿部】

滌器也。从皿湯聲。徒朗切文二十五重三

说文解字注

(盪)滌器也。水部曰。滌、洒也。洒、滌也。此字从皿。故訓滌器。凡貯水於器中。搖蕩之去滓或以磢垢瓦石和水吮?之。皆曰盪。盪者、滌之甚者也。易曰。八卦相盪。左傳。震盪播越。皆引伸之義。郊特牲曰。滌蕩其聲。注。滌蕩猶搖動也。蕩者、盪之假借。从皿。湯聲。徒朗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