飶
拼音 [bì] 注音ㄅ一ˋ
总笔画13画
简体部首飠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食部
仓颉OIPH
郑码OXWM 四角83704
结构左右 电码7396
统一码98F6
笔顺ノ丶丶フ一一フ丶丶フ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食物的香气:“有飶其香。”

统一码

飶字UNICODE编码U+98F6,10进制: 39158,UTF-32: 000098F6,UTF-8: E9 A3 B6。

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飶

飶【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𠀤音邲。《說文》食之香也。《詩·周頌》有飶其香。《傳》飶,芬香也。一作苾。

《廣韻》《集韻》《韻會》𠀤蒲給切,音蹩。

《正韻》薄密切,音弼。義𠀤同。

说文解字

飶【卷五】【食部】

食之香也。从食必聲。《詩》曰:“有飶其香。”毗必切

说文解字注

(飶)食之香也。周頌傳曰。飶、芬香皃。許云食之香、爲其字从食也。从𠊊。必聲。毗必切。十二部。與艸部苾音同義近。詩曰。有飶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