藰
拼音 [liú] [liǔ] 注音ㄌ一ㄡˊ ㄌ一ㄡˇ
总笔画18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QYJ 仓颉THCN
郑码ERPK 四角44120
结构上下
统一码85F0
笔顺一丨丨ノフ丶フノ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ú(ㄌ一ㄡˊ)

⒈  〔藰弋〕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统一码

藰字UNICODE编码U+85F0,10进制: 34288,UTF-32: 000085F0,UTF-8: E8 97 B0。

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藰

藰【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玉篇》六九切。《集韻》力九切,𠀤音柳。《玉篇》藰,章陸。

《集韻》力求切,音留。藰弋,亦草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芔歙。《註》衆聲貌也。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藰

藰【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玉篇》六九切。《集韻》力九切,𠀤音柳。《玉篇》藰,章陸。

《集韻》力求切,音留。藰弋,亦草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莅芔歙。《註》衆聲貌也。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