蒾
拼音 [mí] 注音ㄇ一ˊ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OPU 仓颉TYFD
郑码EUW 四角44309
结构上下
统一码84BE
笔顺一丨丨丶ノ一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í(ㄇ一ˊ)

⒈  〔荚蒾〕一种灌木,红色核果可食,种子可榨油。

统一码

蒾字UNICODE编码U+84BE,10进制: 33982,UTF-32: 000084BE,UTF-8: E8 92 BE。

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蒾

蒾【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緜批切,音迷。莢蒾,草名。《詩疏》一名挈橀。《本草》一名羿先,葉似楡,子兩兩相對。詳莢字註。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蒾

蒾【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緜批切,音迷。莢蒾,草名。《詩疏》一名挈橀。《本草》一名羿先,葉似楡,子兩兩相對。詳莢字註。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