榶
拼音 [táng] 注音ㄊㄤˊ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 14画
仓颉DILR
郑码FTXJ 四角40965
结构左右
统一码69B6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áng(ㄊㄤˊ)

⒈  〔榶棣()〕又作“唐棣”,一种树。

⒉  碗。

统一码

榶字UNICODE编码U+69B6,10进制: 27062,UTF-32: 000069B6,UTF-8: E6 A6 B6。

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榶

榶【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郞切,音唐。木名。棣也。一名栘。《廣韻》引《爾雅》云:唐棣,栘。不从木。

椀也。《荀子·正論篇》魯人以榶,衞人用柯,齊人用一革。《註》盌謂之榶,盂謂之柯。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榶

榶【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郞切,音唐。木名。棣也。一名栘。《廣韻》引《爾雅》云:唐棣,栘。不从木。

椀也。《荀子·正論篇》魯人以榶,衞人用柯,齊人用一革。《註》盌謂之榶,盂謂之柯。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