䞳
拼音 [bó] [fèi] 注音ㄅㄛˊ ㄈㄟˋ
总笔画15画
简体部首走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FHUK 仓颉GOYTR
郑码BOSJ 四角40806
结构左下包围
统一码47B3
笔顺一丨一丨一ノ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䞳字UNICODE编码U+47B3,10进制: 18355,UTF-32: 000047B3,UTF-8: E4 9E B3。

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䞳

䞳【酉集中】【走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𠀤音匐。《說文》僵也。《玉篇》或作踣。《類篇》或作𧻳。頓也。

《集韻》匹𠋫切,音㰴。義同。

《廣韻》《集韻》𠀤芳遇切,音訃。與仆同。詳仆字註。

说文解字

䞳【卷二】【走部】

僵也。从走咅聲。讀若匐。朋北切

说文解字注

(䞳)僵也。僵、僨也。此與足部之踣音義竝同。未審孰爲本字。孰爲後增。从走。咅聲。讀若匐。朋北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