䐣
拼音 [cuò] [sǔn] 注音ㄘㄨㄛˋ ㄙㄨㄣˇ
总笔画14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EKMY 仓颉BRBC
郑码QJLO 四角76286
结构左右
统一码4423
笔顺ノ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䐣字UNICODE编码U+4423,10进制: 17443,UTF-32: 00004423,UTF-8: E4 90 A3。

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𦠆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䐣

䐣【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蘇本切《集韻》鎖本切,𠀤音損。《說文》切孰肉,內于血中和也。《博雅》䐣,臛也。

《通雅》肺䐣,肉蒸菜也。盧湛祭注曰:四時祭,皆用肺䐣。《釋名》肺䐣,贊也。全米糝之,如膏饡也。卽今蒸菜。

说文解字

䐣【卷四】【肉部】

切孰肉,内於血中和也。从肉員聲,讀若遜。穌本切

说文解字注

(䐣)切孰肉内於血中和也。釋名有肺𦠆𦠆同䐣。五經文字曰。𦠆見禮經注。廣韵三十三線曰。𦠆同饌。見儀禮。士戀切。从肉。員聲。讀若遜。穌本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