䐗
拼音 [dǔ] 注音ㄉㄨˇ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EFTJ 仓颉BJKA
郑码QBM 四角74260
结构左右
统一码4417
笔顺ノフ一一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䐗字UNICODE编码U+4417,10进制: 17431,UTF-32: 00004417,UTF-8: E4 90 97。

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䐗

䐗【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陟於切《廣韻》陟魚切。𠀤與豬同。《正字通》同肚。俗讀肚若睹,故从者作䐗。訓同豬,誤。

说文解字

豬【卷九】【豕部】

豕而三毛叢居者。从豕者聲。陟魚切

说文解字注

(豬)豕而三毛叢凥者。凥舊作居。今正。三毛叢凥、謂一孔生三毛也。說見蘇頌本艸圖經犀下。今之豕皆然。从豕。者聲。陟魚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