䈐
拼音 [kuì] 注音ㄎㄨㄟˋ
总笔画15画
简体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TNDO 仓颉HPKF
郑码MUGU 四角88989
结构上下
统一码4210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丶丶丨一ノ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䈐字UNICODE编码U+4210,10进制: 16912,UTF-32: 00004210,UTF-8: E4 88 90。

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䈐

䈐【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𠀤古對切,音憒。篷也,筐也。

《集韻》古獲切,音國。《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閒謂之䈐。《註》今呼車子弓爲䈐。

《集韻》枯回切,音恢。《廣雅》䈐,篷軬也。

说文解字

槶【卷六】【木部】

筐當也。从木國聲。古悔切

说文解字注

(槶)匡當也。匡當、今俗有此語。謂物之腔子也。槶亦作簂。亦作蔮。士冠禮注云。滕薛名蔮爲頍。釋名曰。簂、恢也。恢廓覆髮上也。魯人曰頍齊人曰?。按鄭、劉所說槶之一耑耳。從木。國聲。古悔切。古音在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