㵾
拼音 [jìng] [qìng] 注音ㄐ一ㄥˋ ㄑ一ㄥˋ
总笔画1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水部
五笔IGEQ 仓颉EQBU
郑码VCQL 四角36112
结构左右
统一码3D7E
笔顺丶丶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统一码

㵾字UNICODE编码U+3D7E,10进制: 15742,UTF-32: 00003D7E,UTF-8: E3 B5 BE。

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𩇟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㵾

㵾【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七定切。《集韻》千定切。𠀤請去聲。《說文》冷寒也。楚人謂冷曰㵾。

《集韻》差梗切。

楚慶切。義𠀤同。

《廣韻》《正韻》𠀤古文淨字。一曰魯北城門地也。《集韻》或作儬亦作渹。

说文解字

㵾【卷十一】【水部】

冷寒也。从水靚聲。七定切

说文解字注

(㵾)冷寒也。冷寒者、冷之寒同寒而有別也。世說新語曰。劉眞長始見王丞相。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渹。劉旣出。人問見王公云何。劉曰。未見他異。惟聞作吳語耳。注云。吳人以冷爲渹。大平御覽引此事、渹作㵾。集韵、類篇皆云㵾渹二同。楚慶切。吳人謂冷也。今吳俗謂冷物附他物、其語如鄭國之鄭。卽㵾字也。从水。靚聲。七定切。十一部。廣韵楚敬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