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迟

词典名字:

事不宜迟

词典发音: shù bù yí chí

结构:主谓式
感情:褒义
字数:四字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解释: 事不宜迟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例子: (1)时机很要紧,事不宜迟,我们要立刻动手办。(2)为了赶在敌人前面,部队必须立即出发,事不宜迟!
正音:“迟”,不能读作“cí”。
辨形: “宜”,不能写作“谊”。
辨析:事不宜迟和“当务之急”都可表示“事情不可拖延”;但事不宜迟偏重于“迟”;强调事情不能拖延;而“当务之急”偏重于“急”;强调事情急需处理。事不宜迟没有“当务之急”语气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褒义
英语:no time to lose in doing the job(Delay always brings danger.)
俄语:медлить нельзя
日语: 事(こと)はぐずぐずしておれ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