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而就

词典名字:

一挥而就

词典发音: yī huī ér jiù

结构:偏正式
感情:褒义
字数:四字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解释: 一挥而就
出处: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例子: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挥”,不能写作“辉”。
辨析:一挥而就和“一气呵成”;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写作、绘画。不同在于:①一挥而就的“挥”专指“挥笔”;仅用于写字、作文、画画。还可以用于写个别字。②“一气呵成”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写作、画画、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畅达、首尾贯通。但不能用于写个别字。③一挥而就多含褒义;只在表示动笔草率时含贬义;“一气呵成”是褒义的。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感情:褒义
俄语:раз-два и готово(одним духо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