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神怡

词典名字:

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成语故事

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的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该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溯。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膝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膝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写上一自然段“若夫淫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对比。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豁然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都会忘记得一干二净,你再端起洒杯,在阳光的沐浴下,清风的吹拂下,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词典发音:

结构:联合式
感情:褒义
字数:四字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解释: 心旷神怡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例子: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正音:“怡”,不能读作“tái”。
辨形: “旷”,不能写作“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褒义
英语:refreshed in spirit
俄语: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приятное чувство)
日语: 心が晴晴(はればれ)として爽快(そうかい)である
德语:sich frisch und behaglich fühlen(in froher Stimmung sein)